《太阳照常升起》:跨越时代的隐喻

date
May 29, 2022
slug
the-sun-also-rises
status
Published
summary
几十年过后,东城区东长安街的鲜花仍然像电影铁轨上的鲜花那样漂亮。无论东南西北的人们是否还能领会权威学舌式传递的“提高警惕保卫祖国”的话语,也无论各式各样的人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如何管制、医治、勾引、背叛、守常、乱伦,太阳都会照常升起,这就是这片土地的旺盛生命力。
tags
Entertainment
type
Post
auth
曾经有人让我讲讲《太阳照常升起》,所以看了下。

一个故事:生命和爱欲的两种选择

本片看似纷乱陆离,但姜文其实只讲了一个故事。
第一个片段在 1976 年的秋天,在村落里,母亲辗转反侧,生儿子以前的画面在脑海里不断复现。醒来过后,在下定决心干什么事情后告诉男主李东方,他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军人,去学校的时候结识了这位母亲并骗上了床——”我说不;他说:’我知道、我知道‘……我就跟他走了“。母亲努力教导儿子、讲述历史,最后在引导男主成效甚微后布局自杀。
notion image
第二个片段也在 1976 年的春天,在学校里,在西方的歌曲、乐器、制度、娱乐、管制下,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同时发生了关系,在这种诱惑下,更因为传统的道德而内疚的一个人自杀了,留下各式各样不同的人围观他的死亡。
notion image
第三个片段回到了第一个片段的时间,唐老师和不应该叫嫂子的”阿姨“因为这件事情流放至唐老师的老家,唐老师却对自己的情人说”陌生“——因为唐老师并不希望她知道自己曾经在这里结婚生子,而唐老师也不知道领他进村的人就是他自己的孩子,李东方。更乱的事情还在后头:在李东方的母亲一手搭建的”子宫房“里,自己的孩子绿了自己,因为他年纪大了,枪”一开始这么长……最后这么长“(母亲),而且让情人”……不成样子……天天都跟它们在一起“。更让唐老师难以置信的是,一句”阿辽沙“让他明白,这个人竟然是自己的孩子,男主在后续一系列冲突中终于死于自己父亲的枪下。
notion image
第四个片段发生在 1958 年的冬天,它最终串起了整个故事线。男主的母亲年轻的时候领回了谎言造就的尸体和遗物,用自己的力量给孩子创造了成长的条件;而南洋回来的情人赢得了孩子父亲的欢心,在浪漫和极富资本主义气息的狂欢中对于李东方不管不顾。
notion image
这种不同的关于左边和右边的选择,其实具有很明显的政治意涵。

两个隐喻:光脚的和穿鞋的

男主的变化,以及两个不同女人的特点,就是解密姜文暗语,以及领会所谓的极为隐晦的”政治电影“得以上映的关键。
年轻的男主李东方呈现出对于旧权威的否定以及不谙世事的迷茫。影片开始,年轻的男主逃学赚钱,但被母亲赶回学校后,仍然是表里不一——貌似是老师说什么,他就干什么,但是他其实在”笑“,并且立刻反驳:”你叫我打的“。对男主,母亲和老师都非常愤怒。
notion image
但二者的愤怒略有不同:母亲怒男主不好好学习新思想,老师则是仗势欺人失败反被戏弄的愤怒。导演安排这里学校代表了什么思想和势力呢?从学校的墙上挂着的教员的头像可以看出,这是一种引导着新中国成立,生活变好的先进思想,说到这里应当足够明晰了。但导演为了照顾粗心一些的关注,还让这位名叫“东方”的主角穿上了象征着革命鲜血和新中国的红杉——新的一代中国人民,就是在赤脚的拼搏和劳动中,生活水平逐步提高、越来越自由的——可以穿上以前”梦不到“、”梦到了第二天也没看见“的”长着黄须子“的鱼鞋。毕竟,民国以前,”黄“色的配饰可不是一种自由。可惜此时权威的代表老师,自己并不是”什么都懂“却总是仗着自己的身份压着学生,母亲下定决心把儿子带回家。
notion image
年纪尚浅的男主不信母亲描述的”美梦成真“,他更向往邻居的拖拉机、跑得更快的板鞋,因为他们可以更快地驶向目的地,而不是用赤脚去丈量。但此时的男主是迷茫的,并没有想好自己要走哪一条路。他身着红衣,却脚踩板鞋;他背着书包,却又挎着算盘——衣服确实让自己穿暖了,但是鞋子能让我跑得更快;学校固然能学到东西,但是我很聪明,老师都问不倒我。
戏剧性冲突突然出现:母亲听到”我知道了/我知道了“突然”疯了。因为母亲那双做梦也想穿上鞋子找不到了,被学舌的坏鸟带走了。私以为这里的鞋子有着两层意思:一层是网友们大多能够体会的一种以前光脚的时候体会不到的生活,这是成真的美梦;第二层是带有被解放的人性,特别是关于性的东西(母亲也用枪来向儿子暗示)。但女主向往的两种东西,都遭到了背叛——鹦鹉学舌、权威仗势、亲朋误解——于是她决定走自己的路,并且让别人不要干涉;而在别人看来,她就是疯了,“树那么高,谁脑袋经得起那么摔啊。“这里的所指,自然是 1976 年站在树上却又跌下神坛的脑袋。
notion image
隐喻的指向是隐晦的,而其中值得玩味的地方就是把重新发现被隐藏的所指的过程。发现电影中某些隐晦的指向往往需要一些更普遍、更为大众广泛接受的连接:教员的头像、食堂里的标语(下图中的“修正主义”)、分岔路口两个女性角色的抉择、阿辽沙的命名、女主抱着李东方呼喊的红色日出等等。导演是什么意思?他更倡导选择尽头还是非尽头呢?选择了浪漫的生活,但这条路仅仅走向两个人见不得光的夕阳下的拥抱;选择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的生活,就是选择了一种孤独没有尽头的道路。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
八个大字: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

可惜“故人已辞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”,这是母亲自杀前的感叹,但是母亲的自杀并没有尸体,只留下了自己的衣服和各种其他的痕迹——这或许是在说母亲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符号,或者说她的尸体仍然保存在水晶棺中,而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?这个没有看到什么其他的证据得以确定。
notion image
在故事始末都出现的同一个符号,是铁路上伴随着李东方诞生的鲜花——铁路自是不可能长出鲜花的,而孩子也不可能从卫生间的孔掉下去母亲却毫无察觉——合理的解释是:在工业化的进程中,新的东方诞生了;但不同于蒸汽在特定时刻的昂扬轰鸣,刚刚诞生的李东方的道路充满了脆弱和迷茫。所幸的是,总有一些理想主义者,敢于走向没有尽头的道路,哪怕别人认为他们都是疯子。
notion image
几十年过后,东城区东长安街的鲜花仍然像电影铁轨上的鲜花那样漂亮。无论东南西北的人们是否还能领会权威学舌式传递的“提高警惕保卫祖国”的话语,也无论各式各样的人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如何管制、医治、勾引、背叛、守常、乱伦,太阳都会照常升起,这就是这片土地的旺盛生命力。

© Reynard 2021 - 2024